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婦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重要論述和相關指示批示精神,做好天津市婦聯組織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員三年培養計劃收官工作,宣傳調解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講好調解故事,進一步增強婦聯維權干部和調解員的素質和能力,在化解家庭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積極作用,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市婦聯組織開展“平安家庭我助力 矛盾調解在身邊”婚姻家庭糾紛調解故事展播活動。下面,讓我們一起“聆聽”精彩的調解故事吧!
【調解故事展播(十三)】
家事無小事 婚調促和諧
薊州區下窩頭鎮婦聯 周爽
婆媳關系作為一個家庭穩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好好經營,將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關系。今年年初,我就遇到了一件因婆媳矛盾影響家庭和諧的事情。
電話鈴聲響起,一位年輕的女性聲音哽咽的向婦聯哭訴,說婆婆不關心她,坐月子期間不給她做飯,也不關心孫女,說好的補辦婚禮也不給補辦……聽著她的描述,我了解到:女孩是外地人,男方是天津人,二人共同生育了一個女兒,剛2個月大。女孩懷孕和坐月子期間居住在男方父母家,因生活習慣和育兒理念不同,小兩口經常與老人發生口角,矛盾日積月累,最終爆發,小兩口一氣之下搬了出去。
為幫助婆媳化解矛盾,打開心結,我聯合小兩口租住地的婦聯和鎮司法所司法工作人員,共同來到小兩口的住處進行走訪。經了解,目前二人收入來源不多,生活條件比較簡陋。在交流過程中,小兩口多次提到“堅持分家”“斷絕關系”“不養父母”等極端想法。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及時穩住當事人情緒,以哥哥姐姐的身份拉近關系,用嘮家常的形式講清法理,用過來人的身份悉心勸導。司法所工作人員也對其進行了普法教育,講解了贍養父母的相關法律知識。隨后,我們又采取背對背的方式跟二人分別進行了溝通。從“妻子”和“兒媳”的雙重角色入手,告訴女孩懷孕生產本身受身體激素影響,情緒波動是很正常的,作為新手媽媽都或多或少的有情緒不好的情況,此時更加需要與家人多溝通,不能總自己生悶氣,同時勸導女孩放寬胸懷,過日子就像炒菜一樣,沒有鐵鍋不碰鐵鏟的。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都希望孩子好,彼此間的生活習慣和育兒理念需要慢慢磨合,建議女孩打開心扉,充分將自己融入這個家庭中去,主動化解與家人之間的矛盾。然后我們從男人的責任和擔當上入手,激發男方責任擔當意識——告訴他婆媳矛盾很大一部分取決于丈夫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作為丈夫應該拋開不理智的想法,扮演好婆媳之間的“調解員”,化解婆媳之間的矛盾。
經過耐心調解,男方父母表示可以讓小兩口搬到自己的另一個住處,這樣既避免了住在一起時的矛盾,又方便爺爺奶奶照看孩子。通過對當事人的合力勸說,成功安撫了當事人的不穩定情緒,消除了矛盾糾紛進一步升級的可能,小兩口同意與男方父母達成和解,并承諾以后會積極溝通,相互理解,好好過日子。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婦聯干部以案講法】 薊州區婦聯權益干部 侯萍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規定,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婚姻家庭糾紛多源于生活,日積月累,由于更多情理和道德的因素滲透其中,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往往是解決糾紛比較好的途徑。本案中調解員先依照法律法規使當事人明白了贍養父母既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又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再從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與父母相處方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一場家庭矛盾在法律的基礎上化解為相互關愛、相互照顧的柔性協商,彰顯了人民調解的作用。
文字及視頻來源:天津市婦聯權益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