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艷紅,一名新時代的石油女工,扎根石油一線24年,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家庭、全國五好家庭、全國文明家庭、中油集團公司金牌教練等榮譽稱號,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石油女性的巾幗新風采。
傳承父輩精神,擦亮鮮紅底色
學史明志,致知勵行。宮艷紅的父親是名老黨員,鐵人的故事便是她的啟蒙教育,鐵人精神就像是一粒種子,在她心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19歲的宮艷紅,毅然選擇來到大港油田最偏遠的第三采油廠工作,追逐著“爭當石油父輩那樣的好工人”這個簡單樸實的夢想。她白天跟著師傅學技能,晚上苦讀《采油工》等技術書籍,記下了23萬字的學習筆記。為學到師傅“聽聲辨位”判斷設備故障的絕活,她整天纏著師傅反復聽設備、逐一排故障,她經常泡在泵房里,一蹲就是幾個小時。在2010年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采油工大賽中,她憑借著扎實的功底、高超的技藝和堅韌的意志,技壓群雄,為大港油田奪得一枚寶貴的銀牌。
懷一顆初心,守一份使命,2020年,她將自己的成長經歷融入到學黨史活動中,主講的《三張照片的故事》黨課,榮獲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優秀黨課評選一等獎。2021年,宮艷紅作為勞模代表,親臨天安門廣場參加建黨100周年慶典,她把參會感受做成《見證偉大時刻的激昂澎湃》專題黨課,在大港油田各單位、各崗位廣泛分享,先后10余場主題黨課宣講活動,近萬名職工得到了精神的洗禮和升華。
樹立巾幗榜樣,永葆奮斗姿態
“苦練技術,關鍵是要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創造效益。”宮艷紅把崗位建功切入點定位在解決生產難題上,針對所在管理站千萬噸級區塊小10-16油層特點,她摸索總結出油井“溫、提、穩、控、精、優”六字管護法,實現了該站油井平均生產周期延長165天,創造了該油田連續三年持續穩產的奇跡。針對抽油機減速箱漏失這一頑疾,宮艷紅三伏天騎著電動車在井站和機修廠之間的20公里往返,看結構、查原因,車胎都跑廢了好幾條,40余天的蹲守、思考和實踐,“自潤滑雙級油封總成”的誕生和應用,實現了年節約維修費用80萬元,該成果獲得天津市質量攻關優秀成果二等獎。2018年她牽頭提出的“新區塊伴生氣增收提高發電量”等項目年創效逾1億,其中“提高天然氣發電量”獲得中油集團挖潛增效QC項目成果一等獎。2018年當選海內外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2019年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發明協會“創新大工匠”榮譽稱號,好知樂學的宮艷紅,不懈追逐著屬于自己的巾幗新夢想。
“人有了感恩之情,思想也會時時閃爍著純凈的光芒”。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宮艷紅從大年三十開始,堅守崗位40余天,自行配比免洗消毒液,自主研制無接觸消毒器,還籌措資金購買口罩、測溫槍、消毒紙巾等防護物資送到關鍵崗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贊。
淬火百煉成鋼,薪火相傳不息
“沒有直線上升的成功,只有不懈努力的追逐。”2011年,她牽頭成立“艷紅創新工作室”,推行骨干人才聘任目標責任制,強化業績導向,深挖智慧潛力,持續增強群眾創新創效源動力。近年來,工作室共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26項,解決班組生產難題1850項,完成技術革新586件,在國家級刊物發表《低滲透油藏高效開發技術探析》等技術論文25篇。2017年工作室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2019年宮艷紅領銜攻關的“油水井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及規模化應用”項目,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鑒定委員會鑒定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成功獲得全國總工會職工創新項目補助資金20萬。2020年工作室成功通過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考核,再獲全國總工會及天津市總工會的專項補助資金各10萬,工作室骨干技師曹良設計的“A32油井加藥、收氣一體化裝置”項目在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薪火相傳,滿園桃李成棟梁。她注重學教結合、教學相長,開展現場觀摩、專題研討和成果交流,提煉出“四類培訓法”和“五個一學習法”,摸索出“目標化、互動型、階梯式”培訓新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練兵雙提升。2014年,在央企采油工技術大賽備戰后期,宮艷紅因長時間站立陪練指導,左腿膝關節滑膜炎舊傷復發,但她堅持用椅子支撐傷腿,雨傘撐住身體,一日不落地陪練到最后,徒弟劉永保也不負眾望斬獲金牌,譜寫了“銀牌師傅帶出金牌徒弟”的佳話。近年來,宮艷紅累計培養的技能骨干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油田公司職業技能競賽中累計獲得11金、13銀、19銅的好成績。2019年,宮艷紅與徒弟們研制的“抽油機井撈桿刮油器”等2項成果在北京13屆發明創新大賽中獲得銅獎。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宮艷紅將繼續用忠誠和奉獻詮釋石油女工的擔當,用奮斗和拼搏譜寫巾幗榜樣的燦爛人生,為大港油田建設和中國石油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